资讯
    欧洲新能源

    跟我视驾

    2022-10-24

能源危机再现!欧洲汽车工厂大幅减产 中国品牌的机会来了?

在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之下,欧洲汽车公司在未来几个月的生产可能面临严重问题,这是著名金融分析机构标普几天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里面的描述。在持续已久的汽车芯片供应危机叠加可能到来的能源危机之下,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在这个冬季可能不好过。

根据标普的这份报告,从2022年底(11月)到2023年中期(6月),欧洲的汽车产量可能每季度减少100多万辆。不仅如此,该分析机构还指出,如果在此期间停电的情况恶化,这些预测数据可能会更糟。

标普分析师Edwin Pop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汽车供应链的压力将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我们更多地寻求增加汽车产量。由于单个零部件的短缺,工厂可能需要停止运输制造的车辆。这是因为对某些能源使用的限制可能导致部件(例如微芯片)的低产量,从而导致汽车制造的减少。”

目前,欧洲多国政府正在努力减少可预见的能源危机的影响,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欧盟与其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俄罗斯出现交恶,导致能源供应告急。虽然一些车企的高管提出了应对措施,例如更高效率的工作时间表,但这对于可能出现的冬季停产几乎没有多少作用。

标普的报告指出,欧洲汽车工厂目前每季度的产量在400万至450万辆之间,如果未来出现能源短缺,其产量可能会下降到每季度280万辆,这意味着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每年将减产480万至680万辆。

该报告分析了欧洲的11个主要汽车制造中心,并根据它们在即将到来的冬季抵御能源短缺风险的可能性对其进行了排名。其中,德国和捷克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他们目前的天然气储备更为充足;而与之相反的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比利时,它们的自给自足程度低,风险更大。

为了规避风险,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开始寻找更佳的替代方案,例如将产能转移到能源供应更有保障的地方。根据媒体报道,近日宝马集团打算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计划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无独有偶,此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科技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本次合作将投资约24亿欧元(约168亿元),用于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其他的德国头部企业也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今年9月,戴姆勒卡车公司与北京福田汽车合资建设的全新生产基地宣布投产,双方投资约5亿欧元(约合35亿元);今年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在吉林长春开工,这是奥迪在华首座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总投资26亿欧元。这样来看,欧洲的能源危机,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或许是一次新的契机。

0

好玩有趣的汽车兴趣社区

  暂无数据

评价